星期三, 2月 28, 2007

謝雪紅 台獨之母?台共英雄?

聯合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二二八領導二七部隊與國軍武力對抗的謝雪紅,被喻為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事件滿六十周年之際,中共政協副主席張克輝以謝雪紅為主題的新書今天在台灣發表,也形同中共首度肯定具台共身分的謝雪紅,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謝雪紅向來被台獨人士奉為「台獨之母」,謝雪紅率領二七部隊在埔里和國軍廿一師的交戰,更被台獨人士視作台獨的重要戰役,陳水扁總統還曾表示「埔里是二二八最後一戰,我們不能忘記」。

不過在中共中央默許下,原籍台灣彰化的張克輝以劇本形式還原、並肯定謝雪紅當年在台領導人民抗暴的史實,顯示對岸期望凸顯二二八事件是國共內戰延續,絕非台獨運動開端。

由於張克輝的身分敏感,並未獲准來台為其新書「啊!謝雪紅」舉行發表會,今天上午十點在台北喜來登飯店召開的記者會,導演侯孝賢、二二八事件謝雪紅二七部隊突擊隊隊長陳明忠、以及曾撰寫謝雪紅傳的作家李昂等人都將出席。

據了解,張克輝本人則將在北京代表中共中央,就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發表談話
,與當年曾參與二二八事件抗爭的台共黨員召開座談會。

【2007/02/28 聯合報】

陳重光:設立紀念館 教育下一代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台北報導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中罹難。六十年過去,畫家之子陳重光仍認為:「歷史的真相,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水落石出。」

陳澄波油畫《淡水》去年九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港幣三千四百八十四萬元成交,約合新台幣一億四千四百多萬元,創下華人油畫世界拍賣紀錄。一九四七年陳澄波死後,許多人在恐懼中把他的畫燒掉,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燒畫的人肯定悔不當初。

陳澄波的畫作流通於藝術市場創下天價,陳澄波的遺族並未因此多享榮華富貴。守著陳澄波的遺物與畫作,陳重光的使命就是透過父親的犧牲,喚起更多人對於這場歷史悲劇的認識與省思。

嘉義市博物館三樓的「陳澄波紀念館」,便是由陳澄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重光捐贈兩千八百卅二件陳澄波文物所完成。除了陳澄波的作品、照片,還有他生前所用畫筆、收藏的明信片、友人往來書信等。最引人注目莫過於他被槍殺後的遺體照片,以及留有明顯槍孔的血衣。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中,因擔任「和平使」到嘉義水上空軍基地準備和國民政府軍隊談和的陳澄波等嘉義市參議員,被關押十多天後,身纏鐵絲公開遊街,並在嘉義火車站前槍決示眾。

那時陳重光正就讀師範學院一年級,當年的大學生如今已是滿頭白髮的八旬老人
。回想當時父親的犧牲,陳重光不否認「還是很難過」,但更令他難過的是:「
父親在五十三歲往生,那是他創作生命最壯盛的時候,如果他能更長命,他的後半生畫風可以更上巔峰,成就絕對不只於此。」

陳重光表示,母親過世前幾年,約當她九十五、六歲時,看到有陌生人出現在家中就害怕,還常對他說:「你爸爸被人抓走了,你怎麼還坐得住?」陳重光感慨
:「這事件影響上千萬人的家庭,造成整個社會進步的阻礙,付出很大的代價。

許多到「陳澄波紀念館」參觀的人深受感動,陳澄波畫作大量取材自嘉義公園與市區街景,更令人感受他對鄉土的熱愛。上月甫在嘉義揭幕的「陳澄波觀光畫架
」,由文建會補助製作廿九座觀光畫架,將陳澄波畫作複製陳列在當年作畫的地點,以藝術串連起嘉義縣市的人文歷史成觀光景點。

陳重光認為,陳澄波因二二八犧牲,還算是廣為人知;卻還有數不清的受難者沉冤莫白。因此,一個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蒐集資料教育人民極其重要,否則
,「轉型正義」難能落實,「只有歷史真相能讓人認清錯誤,才不致重蹈覆轍。

【2007/02/28 聯合報】

侯孝賢:揭露真相 反抗政治綁架


聯合報/記者羅嘉薇/台北報導


十八年前以「悲情城市」一片挑戰二二八禁忌的導演侯孝賢,用清淡的口吻重複了好多個「很難」、「不容易」,來說明二二八雖已一甲子,但超越悲情的時間點仍未到來。台灣社會尋求真相與和解的鑰匙,還被政治人物扣在手裡。

「目前的時間點很不好,明年是總統大選,現在談轉型正義,很容易被政治人物當成工具。」侯孝賢三年前與文化界人士組成族群平等聯盟並擔任召集人,呼籲政黨停止操弄族群議題,可是今年,族盟選擇沉默,「沒有用,沒人聽你的。」

「悲情城市」奪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侯孝賢當年卻落得兩面不是人,「大陸和外省朋友當我是台獨,主張台獨的還是把我當外省族群。」後來成立族盟,一邊有獨派罵他假中立,另一邊,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邀請他列名不分區立委。

總有人想把他歸類或收編。這些經驗,讓他更清楚台灣現今藍綠板塊結構之頑固
,根本是動不得的。

「二二八發生了什麼,越來越清楚,問題是拿來怎麼用。」侯孝賢認為,真相的揭露是第一步,和解與消弭仇恨,才是面對二二八應有的態度和高度。

族盟年前舉辦尾牙,侯孝賢說,與會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到,處理族群問題,全人類歷史上累積了非常多經驗,也出現一些可以依循的原則,那就是要以結果論而非動機論來決定處理的方向;不管動機如何良善,若結果是擴大最大族群的優勢,進一步擠壓弱勢族群,那只會增加新的仇恨。這個觀點,侯孝賢覺得很有意思,值得深思。

藍綠激烈對抗下的台灣,或許沒有冷靜反省的條件,但侯孝賢是冷靜的。拍「悲情城市」的他,想呈現的是反抗和人的尊嚴,而現在,他更清楚看到政治如何扭曲人,「為什麼要照著他們的想法走?連反抗都被他們所驅動?」

於是他有更多想拍的題材。紀錄片、劇情片,長的、短的,剖面的、橫切的,他要回歸到導演的位置上,用一身功夫,從各個角度,由人的故事出發,為二二八和台灣歷史拼圖,「電影無法承載釐清真相的任務,但是它能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各種族群裡,都有好人和壞人。」

六十年後,真相仍被政治綁架,但侯孝賢相信,人民可以在各個位置上以各種形式自己立法;唯有如此,政客的撕裂才會停止,歷史的恩怨才能沉澱。

【2007/02/28 聯合報】

陳芳明:歷史共業 我們都是受難者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我們都是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都在承擔歷史留下來的問題!」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認為,二二八在政治的操弄下,被曲解為族群衝突,藉此將台灣人強分成加害者與受害者兩派,造成更大裂縫。

陳芳明說,如今唯有以「共業」的歷史觀解讀二二八,把它當成台灣人共同的傷痕與錯誤,才能消弭台灣的族群裂縫,也才能找到紀念二二八的最終意義。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台灣舉辦了多項紀念活動、大量關於二二八的歷史文章與書籍也跟著出爐。然而早在二二八四十周年、二二八還是政治禁忌的年代
,陳芳明便在美國編寫「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台灣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一書
,是台灣第一批研究二二八的歷史學者。

生於一九四七年的陳芳明,和二二八一起邁入六十歲。自己雖未親身經歷二二八
,二二八卻是他成長過程中一道巨大的陰影。從小,他便感覺到父親避談某些事情,這種沉默在他的童年投下幽暗的影子。

一直到負笈美國,陳芳明才在英文書中讀到二二八,「當晚我便睡不著覺!」他感歎身為歷史學者與高雄人的自己,竟然完全不知道二二八。這個衝擊促使他動手撰寫以二二八為背景的「謝雪紅評傳」。「寫這本書,讓我走出歷史的陰影!
」陳芳明認為,如果台灣能早點面對二二八,歷史的創傷不會這麼深。

就算到了今天,台灣人還是無法好好面對二二八。陳芳明說,執政者老把二二八當選票的「印票機」,強調本省人的「受害者」悲情以換取選票;而在野黨則拒絕認錯,怕的也是讓外省人戴上「加害者」的黑帽流失選票。籠罩在政治陰影下的二二八,因而成為一道難以癒合的歷史傷口。

「歷史不是找元兇、立紀念碑!」廿年前陳芳明研究二二八時,只能依賴少數的英文資料與台灣舊報紙;如今多數檔案已解密,二二八的歷史觀點卻仍在原地打轉。最近提「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兇」,相同觀點陳芳明廿年前早已提出。「找到責任歸屬了,再來要做什麼?」陳芳明說,下一步才是真正面對二二八的開始。

陳芳明認為,如今執政黨的政權是以民主方式取得,民進黨是「繼承」而非「推翻」國民黨政權,便該以寬容的心概括承受威權時代留下的歷史錯誤,而不是用「革命者」的語言控訴國民黨。他說,執政黨明明權力在握,還要強化自己「受難者」的悲情形象,「把錯都怪到過去」,如何向人民展示執政的信心?

「二二八不是族群問題,而是文化誤解。」陳芳明說,接收台灣後,陳儀大量起用同鄉人擔任公務人員,與習於日式行政文化的台灣人產生衝突,二二八的導火線是這兩種文化的碰撞,而不是族群衝突。

之後台灣鄉紳組成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提出「卅二條處理大綱」,裡頭蘊含的理念如族群融合、和平改革,是台灣民主運動精神的濫觴。「可惜,他們面對危機所激發的政治智慧,都被後人忽略了!」陳芳明說,如今談二二八只彰顯這些鄉紳之後被清算的悲情,甚至把二二八當成二月「革命」,全然忽略他們所提出的和平理念。

「政治緊張,歷史也跟著緊張!」陳芳明感慨,在撕裂的社會、劍拔弩張的政治環境中,台灣史家很難以客觀超然的角度寫二二八史。研究二二八長達二十年的他,有心在幾年後重寫二二八。他打算凸顯二二八犧牲者提出的和平理念、加強研究女性在「後二二八」時代扮演的角色,並以「歷史共業」的角度解讀二二八。

【2007/02/28 聯合報】

歐陽文:台灣要打拚 不能再悲情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台北報導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之後,歐陽文才有機會重拾畫筆,作品難免充滿沉痛控訴,但近年他的畫作轉而常以台灣百合傳達訊息,「台灣不能再悲情了。」歐陽文說:「我們要走出來,為了台灣的將來,要打拚
!」

八十四歲的歐陽文生於嘉義市醫生世家,從小就立志成為畫家,也因緣際會成為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唯一入室弟子。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中,陳澄波在嘉義火車站前慘死槍下,歐陽文的人生也隨之變調。

歐陽文自幼著迷於繪畫、攝影,但因家人認定「畫尪仔,不可能有出息」,他折衷答應赴日到東京第二早稻田高等學院就讀文學,卻將家人寄來的錢用在藝術創作,返台之後更在姑丈介紹下,跟隨陳澄波學畫,深受陳澄波沉厚豪邁的線條、設色的啟發。

此後,歐陽文連續參加三次「台灣省美展」都獲獎,更加堅定他成為畫家的志向
,幾乎與陳澄波形影不離。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歐陽文憤而加入「台灣自救青年軍」,揮刀參與混戰,而在陳澄波等人被槍決的消息傳出後,青年軍人人自危。

三年後歐陽文被捕,妻子懷有身孕,長子還不滿兩歲,他以「參加叛亂組織」罪名判刑十二年,一九五一年被帶到昔稱「火燒島」的綠島服刑。

人生禍福相倚,歐陽文因攝影長才,成了政治犯中的「特權份子」。他被指定在外賓到訪時拍照,並利用蔣經國巡視綠島監獄機會,毛遂自薦拍攝紀念專輯。藉機暗中拍下綠島早期住民裸身風俗,成了珍貴的綠島人文風土影像紀錄。

歐陽文認為,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巨大的影響,但他強調,二二八之前,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族群問題」,反而是這個歷史事件造成分裂。

在歐陽文封筆四十年後終於重拾畫筆,已經少了年輕時的揮灑力道,長年苦難所積壓的憤怒化為一幅幅令人悸動的控訴,歐陽文最先畫的就是陰鬱、驚悚而恐怖的火燒島記憶。

然而,從最初的憤怒、怨恨、悲情,逐漸轉為解放、重生,不論是近年的《欣欣向榮》或《待天機》等作品,都飽蘊將痛苦昇華為快樂的期許。

說起當年種種悲慘,歐陽文還是咬牙切齒,但他也明白:「不能夠一輩子憤怒悲傷。」他說:「從過去的悲情走出來,越畫心情越開朗,沒這樣不行!」

【2007/02/28 聯合報】

李岳峰:族群融合 同擔時代苦難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是亂世悲劇,我嘗試用戲劇療癒這歷史的傷口,有人拿它操弄族群對立,我很不認同。」父親李金柱死於二二八事件的鄉土劇導演李岳峰有感而發
。五年前執導公視八點檔「後山日先照」,正是他對父親的另一種紀念,他多年創作的戲劇總有各族群的身影,也是他對台灣的企盼。

「後山日先照」是描述日據結束時期花蓮一戶平凡的傳統家庭以及周遭小人物的故事,在,那時生活在後山的日本人、美國人、外省人、台灣人與原住民,不分族群、共同承擔時代苦難的歷程,劇中強調族群融合卻又矛盾糾纏;李岳峰此刻趕著殺青的新劇「出外人生」,也是刻畫台灣各族群的異鄉人外出打拚的動人故事。

這位擅長拍鄉土劇的導演,向來主張不可忘記歷史的悲傷,但原諒與理解總是其中不變的主題。即使拍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戲劇,自己的父親也在「二二八」受難,對於傳說中的外省兵虐殺本省人的殘忍血腥畫面,他總是不刻意著墨,也因此遭部分受難者家屬唾罵是為國民黨「擦脂抹粉」。

李岳峰說,當年父親讀工業學校,真稱得上是「台籍菁英」,卻在廿七歲時就過世了,他從小聽長輩傳述父親彌留前的哀嚎與掙扎,想像父親斷氣前對孩子和「
牽手(妻子)」的不捨,常讓他悲從中來。

父親過世六十年,李岳峰瀟灑地說:「威權時代的錯誤就讓它過去吧!」

回顧二二八,李岳峰承認,或許是自己並未親眼目睹,對統治者錯誤的決策、血腥的鎮壓手段,不如其他二二八遺族那樣刻骨銘心;但他認為,正如中國的南京大屠殺一樣,在一定的氛圍下,鎮壓者失去人性殺紅了眼,過程必定相當恐怖,後人解讀歷史,甚至表現在戲劇裡,須理性拿捏,「一再撕開傷口,只會讓受難者家屬心理更難平復。」

拿二二八事件當拍戲主題,李岳峰心裡有一份身為台灣人的歷史責任,希望記錄這段慘痛的過去,要當年犯錯的政黨真誠面對歷史。不過,他卻沒想到,這段承載無數家庭悲慟的歷史傷痛,竟被政客拿來操弄,造成「本省人」和「外省豬」的族群對立,「現在連穿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被視為不同黨派,真是荒謬!」說到這裡,李導真的生氣了。

當年年輕的李岳峰來到台北來學拍戲,沒人知道他是二二八遺族,白景瑞、李行這些「外省導演」都很照顧他,細心指導拍片,「在我親身的生活經驗裡,並沒有本省、外省的藩籬。」

【2007/02/28 聯合報】

朱浤源:日美是228元凶和幫凶

聯合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中研院院士黃彰健、研究員朱浤源及學者戚嘉林昨天發表史料研究指出,日本在戰敗後蓄意放棄對台灣糧食配給管制,美國人企圖掌控佔據台灣,日、美實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及幫凶,二二八事件是「民逼官反」。

此外,無黨籍立委李敖痛批二二八事件時隔六十年還有眼淚,根本是「人工製造的悲情」。對馬英九稱二二八事件是「外省人原罪」,李敖不客氣反問「當年我才十二歲且人在北京,二二八干我什麼事?」李敖說,當年陳儀給蔣介石的密電估計在二二八事件中死亡的人數是「本省、外省民眾各八百人」,即便是認定非常寬鬆的二二八補償,根據二二八基金會的統計,多年來只有六八一件死亡案及一七七件失蹤案共八五八個案例,和陳儀的估計相當。

李敖說,二二八基金會發放補償金的八五八個案例中,只有一個是外省人,但陳儀密電中外省人也死了約八百人,「為什麼殺了外省人就不提,被外省人殺了就提,這不是偏執狂嗎?」他批評,國民黨、共產黨、部分偏執狂的台灣人以及美國人,是蓄意炒作二二八欺騙老百姓的四種人。

朱浤源是「中研院二二八研究增補小組」主持人,團隊包括中研院院士黃彰健、佛光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戚嘉林、世新大學副教授程玉鳳、崑山科技大學講師楊晨光及歷史工作者武之彰。

戚嘉林指出,台灣光復後面臨三個問題,一是戰後復原症候群,二是經濟症候群
,三是光復症候群,加上二次大戰終戰前,台灣的米糧歉收三分之一以上,為支援前線作戰,日本政府在台實施嚴格糧食配給制,卻在中國政府派兵接收前全面解除糧管,並在台灣日本公務員預支數個月薪水得以在台灣大肆採購,造成物價飆漲。

【2007/02/28 聯合報】

文化誤解 228成台灣人的共同傷痕

「二二八不是族群問題,而是文化誤解。」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如是說。

二二八事件,多少文化人罹難,當年最大的官方報紙新生報,在軍隊接管後,報紙內容一夕丕變,報上的市民全成了「叛徒」。噤聲恐懼環繞在社會氣氛裡,連美術畫風都隨之一變,藝評家謝里法說,靜物與風景才是肅殺風氣下的安全題材
,創作風氣趨向保守,只有二二八事件,才能解釋台灣代美術的難題。

廿年前,台灣解嚴,二二八平反運動開始,許多人重新檢視自己與這塊土地的歸屬,文化人也開始利用各種媒介,來訴說二二八的故事。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是第一部讓二二八進入庶民生活的商業電影,這部片子得到了國際影展肯定,是侯孝賢希望突破政治禁錮,讓庶民來說自己的故事,可是在政治上他兩面不是人,也是藍綠力量要拉攏。

侯孝賢由拍電影到推動「族群平等聯盟」,無非想藉行動為這社會實踐公平理念與人性尊嚴,結果這幾年在政治人物操作下,「族群問題」越演越烈,侯孝賢回到電影本業,要用更多的故事,打破政治扭曲。

同樣以戲劇反映人生,「後山日先照」導演李岳峰自己是二二八受難家屬,一部部關於二二八的故事,李岳峰強調歷史傷痛不能遺忘,但原諒與理解總是其中不變的主題,他的戲中有著台灣各族群身影,「在我的生活經驗裡,沒有本省、外省的藩籬。」

同樣受到過二二八家屬的責難,李岳峰氣得也是政治對歷史的操弄與對立,連穿不同顏色衣服都標籤成不同的黨派,那不是李岳峰認識的台灣。

陳芳明說,如今只有以如今「共業」的歷史觀解讀二二八,把它當成台灣人共同的傷痕與錯誤,才能消弭台灣的族群裂縫,也才能找到紀念二二八的最終意義。

為了下一代記得,二二八事件受難畫家陳澄波的兒子陳重光,把父親的畫作捐出來,成立陳澄波紀念館,讓先人的創作價值得以彰顯,也讓二二八的故事,得以藉另一種方式來教育,昇華。
陳澄波的弟子歐陽文,因為二二八繫獄綠島,回顧一甲子的過去,他也認為,是二二八以前根本沒有族群問題,是二二八歷史造成了分裂。

封筆了四十年,如今歐陽文重拾畫筆,從憤怒的火燒島印象,變成欣欣向榮的「
台灣百合」,歐陽文說,台灣不能再悲情了,我們要走出來,為台灣未來打拚。

【2007/02/28 聯合報】

冷眼集》挖仇恨埋真相的228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

每年這個季節到來,整個社會總是要再來一次祭禮,再次觀看、審視過去,但觀看目的,其實不在過去,而是現在或短暫的未來,藉由觀看過去的儀式性祭典裡,喚起埋在記憶的傷痕。

這是無關乎真相的儀式,而是關於詮釋、關於觀點,而有關詮釋與觀點,早已被一組政治群類主宰,旁人幾無置喙餘地。

二二八的故事中,確有冷酷的殺人事件,確是一樁有關於統治集團不由分說地殺害了一群被統治者的事件,這就足以撰寫一個外省人屠殺本省人的文本;故事中的另一面,有關於謝雪紅與共產黨的、有關於退敗的日本殘餘勢力,藉事件鼓動對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權的反抗與暴動,而這兩個勢力所唆使的本省人對外省人的打殺,則遁形了、消失了,不在撰寫文本者的思慮之內。

歷史真相在如此搓揉當中,已不斷變異,成為一種模糊難辨的殘竹斷簡,在那個事件後再來台的更大一群外省人,多年後,成為新的噤聲不語的族群,他們都不在歷史的現場,卻都戴上了原罪的帽子。

於是,原本在一個劇烈變動、錯綜複雜的內外局勢,以及文化差異與隔閡,終於爆裂為一個奇詭的屠戮事件,慢慢地浸潤蔓延不同族群的心靈,互相生出一股莫名的猜疑與矛盾。

在強大的、獨占的詮釋文本之下,真相壓在最深的底層,像是坍塌後掩埋的礦坑,無從探究,也無從拆解。台灣因此進入了一種無法掙脫、螺旋下降的復仇輪迴,像是宇宙黑洞的塌陷,真相終將被吞噬。

我們身在那個塌陷裡頭,不知道世界的其他角落,都是掙扎往上,享受著豐潤的經濟果實,而我們陷在自虐般的仇視,而不是自省後的昇華,因之被擠著渡向邊陲地帶。

如何擺脫這種負向、悲劇的宿命,必須靠我們自己解開心靈的枷鎖,我們終究必須理解,我們無法靠仇恨得勝,無法靠猜忌獲得自由,二二八事件走過一甲子之後,我們應該也必須開始向愛與和平出發。

【2007/02/28 聯合晚報】

星期三, 2月 21, 2007

陸一粒:看看這「十八騙」!

共產邪黨在人類歷史上犯下了逆天大罪,天將滅中共惡魔!《九評共產黨》發表以來,人們認清了邪黨的流氓本性,退黨的大潮勢不可擋。截止 2007年1月3日退黨(團)總人數已超過1700萬,還以每天約3萬人的數字遞增。但由於邪黨搞「愚民政策」、「黨文化」,假話成年累月地講,人們就習以為常、當成真話了。比如說:建國前、建國後。好像只有邪黨奪權後,才有了國家。我們中華古國五千年文明,邪黨的統治才不過五十多年,也只能是這歷史長河的1%。可這些詞語,都已經編輯進詞典、電腦的漢字輸入法裡邊去了,都成了中國人習慣性語言而不以為然。這裡摘錄邪黨一些主要的假話,簡稱「十八騙」,供大家辨別、品味。被愚弄了幾十年還全然不知,清醒吧中國人!

(1)說「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邪黨的國家憲法就是一紙騙人空文。甚麼「人民」政府、「人民」銀行、「人民」大會堂,「人民」這個、「人民」那個,全都是假的!人民哪裏有普選權?美國記者問江澤民:「中國為甚麼不搞普選呢?」江氏回答:「中國人素質低。」中國人的素質還不如一些小國家的民眾?人家都有權直接選舉國家總統。邪黨已統治半個多世紀了,待到何時才能還給人民這個權力?!人民哪裏有知情權:對國外的電台(過去叫偷聽敵台)、外國電視台、外國網站搞「精神封鎖」。正如朝鮮的共產邪黨,它怎能讓老百姓知道南韓的情況呢?!中國的報紙、電視外國人隨便看,可是外國的東西邪黨卻不敢讓中國老百姓看,搞的是「愚民政策」;在中國沒有新聞自由,就是怕醜聞敗露;人民哪有信仰自由?哪有言論自由?甚麼出版、結社、集會、遊行權統統的沒有,中國人是最沒有人權的;

(2)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邪黨政權解體會使天下大亂」、「要解放全人類」。其實,我們僅三年人為的災害,就餓死幾千萬人,還在講「形勢大好」。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同是中國人,是和大陸同時起步的,現在差距太大了;日本60年代和中國經濟狀況相等,可現在再過幾十年都趕不上人家。當初的共產邪黨陣營國家都比較貧窮落後,為甚麼解體共產邪黨後都很快富起來了?邪黨垮了,才有新中國。沒有了「假惡鬥」才有太平盛世;

(3)說「經濟成就很大。」據有關統計,清朝乾隆時期,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占全世界的51%;孫中山創建民國初年占27%;邪黨奪得政權時占5.7%;而到2003年,僅佔全世界的2.1%。廢棄了共產統治體的俄羅斯,在經歷了短暫的陣痛後,已開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2003年,俄羅斯的GDP人均3200美元,中國的人均才1000美元,連俄羅斯的1/3都不到;

(4)說「改革開放,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了。」甚麼是改革開放?就是邪黨緊箍得人民太貧窮了,社會邪惡主義行不通了,才用資本主義制度來拯救,搞點市場經濟。美其名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老百姓說:「折折騰騰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謂「特區」,就是更開放一些,資本主義的東西更多一些,經濟發展就更快一些。如果全國都更多一些資本主義的東西,那會更好的,可在邪黨的專制統治下不會完全開放;

(5)說「形勢大好。」虛假的形勢背後是: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耕地圈佔大量撂荒,各級財政債台高築,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股市、樓市人為操作,銀行壞賬百孔千瘡,(假設中國老百姓一起都到銀行去取存款,國家所有銀行都將倒閉,全都虧損,只能多印發鈔票,貨幣貶值);

(6)說「馬列主義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馬克思邪惡主義的基礎理論之一,是說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勞動剩餘價值,而在當今世界屬中國大陸勞動力最廉價、勞動的剩餘價值最多,不然怎麼能請進海外資本家來辦廠呢?豈不是社會邪惡主義國家剝削的勞動剩餘價值,比資本主義國家還嚴重嗎?!偷渡到韓國打工的人,月收入可達7000元以上。就連高層的也沒人真信共產邪惡主義了,很多當官的看到邪黨將垮臺,都把錢存到外國去了。只不過拿這些歪理邪說來愚弄老百姓罷了;

(7)說「共產黨養活了中國人,工作是共產黨給的,工資是共產黨發的。」在國外,要說政府養活了老百姓,人家會笑話!國家的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和發達國家比,中國的老百姓還多養活了一套邪黨這個寄生蟲。世界上還有哪個政黨由國家的稅收來豢養呢?漢唐時期官員與平民的人數比例是一比幾千,而現在官員對老百姓的人數比例是一比二十六,而且是一群貪官污吏。據統計,近年來有不下四千名卷款外逃的黨、政幹部,偷盜的國家公款高達數千億元;

(8)說「信神是封建迷信、愚昧無知。」講「人們信神是因為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事實是:其一,西方國家生產力、科學很發達了,而絕大多數人都信仰神。2005年2月24日,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社對歐洲14個國家的人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結果證實71%的歐洲人相信上帝的存在。另據美國2001年統計數據,在2億8百萬成年美國人中,有宗教信仰的占80.4%;其二,有不少著名科學家恰恰是神的忠實信徒,如牛頓。一些打著科學幌子的政客,遠不及牛頓,怎能說人家迷信?其三,中國有名望的一些古人都信仰神。如陶淵明、李白、蘇軾、吳承恩、曹雪芹等人都與佛教、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聰慧絕頂的諸葛亮,確實能掐會算,曾作了《馬前課》14卦,準確地預言了從東漢到現在的事情,特別是預言了共產邪黨即將滅亡;

(9)說「八國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破壞了中華文明古蹟。」可是邪黨破壞的傳統文化,比這多無數倍,真是史無前例,可稱其為反中華文明之首惡。甚麼廟宇、古蹟、神像統統全砸!改革開放後為了欺瞞外國人,又重新裝修,哪還是真跡嗎?!

(10)說「破四舊,立四新。」中華民族文化是集佛道儒的半神文化,故稱「神州」。幾千年來炎黃子孫講究仁、義、禮、智、信,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這個心法約束,講道德、講良心,長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諧。而邪黨破除了人們對神的信仰,最大的惡果就是毀壞了傳統道德。今天的中國法律制定得越來越全了,可是做人的根本迷失了,不講天理、良心,甚麼壞事都幹得出來。近年來毒米、毒油、毒茶、毒酒事件不斷出現,華夏的古訓:「人壞到食品造假含毒的時候,社會就將垮了!」害死嬰兒的「毒奶粉」事件,表明中國社會最嚴重的道德危機。人們街談巷議的都是甚麼:娼妓遍地,贓官橫行,盜竊成災,賭博成風,吸毒蔓延,假貨氾濫,環境污染,黑社會猖獗,犯罪率上升,哪兒還有一點神州禮儀之邦的風尚?!

(11)說「無神論」。明裡是「無神論」,暗裡是「有神論」。很多掌握大權的高層人士、遇事都要請一些道士、和尚給自己算命;高層有些人為了顯示虔誠,利用權力壟斷每年的敬第一柱香、敲第一聲鐘,想保平安或陞遷;2004年6月5日,江元兇到安徽青陽縣的九華山旃壇林寺燒香拜佛。縣裡官員把紅地毯從山門舖到廟門,住持方丈給點的三炷香。他們不叫老百姓信,其實自己信得很。只是把「無神論」當作一種統治人民、打擊不同信仰的政治武器;

(12)說「社會主義國家平民百姓日子過的安生。」邪黨專講「與人斗其樂無窮」。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群體都整治到了。對工人也整,曾經20年不給長工資,20多年施行票證制度,甚至於火柴都要票。改革開放了,2千萬工人失業,美其名曰:「下崗、待業」。退休的工人只給很少的退休金;對農民也整治夠嗆,邪黨奪權後,農民剛剛休養生息,便開始了「農業合作化」,強制性搞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農民每戶只剩下一小塊自留地,還「割資本主義尾巴」。大躍進、共產風、大食堂,折騰成三年大災荒,農民貧困的活不下去了!邪黨口裡喊著「消滅城鄉差別」,實際卻搞了兩種戶籍制度。5億農民生病沒錢看,沒錢送子女上學,有2億農民成了文盲。每次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好像是給了農民點甜頭,可同時又給機關、企事業的人長工資,都買了好,卻不知又形成了新的一輪漲價風,吃苦頭的還是農民,物價上漲平均已達到改革前的十幾倍;

(13)說「要安定團結、建和諧社會。」邪黨一貫搞「假惡鬥」,不斷地搞人整人,從「土改」、「一化三改」、「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四清」、「文革」、「六四」,到迫害法輪功,所有運動全都搞錯了。年歲大點的人,有2/3以上都吃過惡黨的苦頭。在其專制統治下,害死的人數達到八千多萬,比一、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還要多。「紅色恐怖」始終籠罩在人民頭上。如今高唱「和諧」,可「六四」還不平反,對法輪功還在迫害。製造了數千數萬個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案。甚至於殘忍到活體摘除大法修煉者器官來出售,此事已引起全世界人們的關注,紛紛組成來中國大陸的調查團,邪黨遲遲不敢讓其入境。有的國家議員提出:如果中國不取締對大法修煉者器官的摘除,人權狀況不改善,一些國家將拒絕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安定團結要人心安!人心不安能算和諧嗎?!

(14)說「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福利好。」其實遠不如外國,下崗失業的就沒有生活保障了,在西方國家失業者和新生兒都會得到足夠的生活保證金,有的國家還實行全民公費醫療,中國差遠了;

(15)說「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反過來卻搞黨魁的崇拜,甚麼「大救星」、「紅太陽」!其實是殺人狂,殺的人比歷代暴君都多多少倍,自認超過秦始皇。過去的皇帝還敬天拜神稱為天之子,而黨魁自命「無法無天」;

(16)說「建設法制社會。」在中國大陸給誰定罪,無需法律依據,只是執政者一句話,黨大於法。甚麼「右派翻天」、「工賊內奸」、「自焚案件」等等罪證如山,每次平反又都是煙消雲散。

(17)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名實質也是騙局。中華,破壞中華傳統文明最邪乎的即邪黨,「中華」這兩個字它沒有資格再承受;人民,邪黨眼裡最沒有人民;共和國,是各黨派都能參政,都有席位競選,而邪黨搞的是一黨專政。甚麼人大、甚麼政協,都是盲人戴眼鏡——配搭;

(18)說「共同富裕。」當官的真是「帶頭富」起來!邪黨的整個體系成員,都成了特權階層,稱得上:古今中外最大的貪官污吏的群體。腐敗透頂,人神共憤!

星期四, 2月 15, 2007

《豬腦袋列傳》記者、政客、名人,豬頭指數比一比

最焦新聞/2007.02.15

《豬腦袋列傳》記者、政客、名人,豬頭指數比一比 其實豬很聰明也很愛乾淨。過去這一年,許多匪夷所思的言論、似是而非的說詞,比起真正的豬腦袋,令人更不敢恭維。本報精選去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豬言豬語」。看官不妨一同回味,選出自己心中的豬頭王。

96.02.15 【黃創夏-郭至楨】過去一年,豬其實比有些人可人多了,某些人「豬腦袋」的表現,至今令人不敢恭維。我們還是要說,豬很可愛、很聰明,即便被以刻板印象從負面解釋,卻常是人們以自己的作為降低了「豬腦袋」的格調。...

文/林子璇、陳建彰(更完整內容請詳閱本期《新新聞》)
《新新聞封面》
二○○七在中國農曆是豬年,豬是可愛的、聰明的、愛乾淨的,不過,「豬」卻常常用來罵人,比如說,「豬腦袋」。
前一陣子,兩名髮廊的員工口角,其中一人罵另一人說,「學佛學到哪裡去了,跟許純美有什麼不同。」被檢察官依公然侮辱罪名起訴。檢察官把「許純美」視為不名譽這個舉措見仁見智;可是如果許純美和支持許純美的群眾要抗議,那豬更要群起示威吧。豬好好地吃、懶懶地睡、快快地長,天地於我何有哉,無所求地供給人類生活所需,卻還讓有些人的作為來污辱「豬腦袋」。

其實,豬並不笨!除靈長類外,豬的腦袋可是動物界佼佼者。稱人是「豬腦袋」,對豬來說,實在不公平。但「人」的腦袋還是應該要比豬高竿多了,人的表現若是不知其所以然,被譏為「豬腦袋」或「豬頭」,絕對不是恭維之辭。偏偏政壇中,許多人講的話,做的事,總讓人啼笑皆非,寄望這些人與事,新的一年,能有所惕勵,有新氣象。

過去一年,豬其實比有些人可人多了,某些人「豬腦袋」的表現,至今令人不敢恭維。我們還是要說,豬很可愛、很聰明,即便被以刻板印象從負面解釋,卻常是人們以自己的作為降低了「豬腦袋」的格調。

教育部長杜正勝:三隻小豬當然算成語。豬頭指數:3

因為新聞話題不斷,還跟記者邀起功來的,就是咱們名字也快成為成語的教育部長杜正勝。為了證明教育部網站中的「三隻小豬」算是個成語,杜正勝活用地造了個句子:「你不要像三隻小豬的老大。」

從「罄竹難書」新解,到音容「苑」在,還解釋完「三隻小豬」的用法,杜正勝下一步或許可以考慮出本「正勝大辭典」,第一步可以先解釋現在流行的「你很杜正勝喔」是什麼意思。

府方高層:北一女門口面交南線專案經費豬頭指數:4

為了平息沸沸揚揚的國務機要費案,總統府可說花盡心思。總統府表示國務機要費沒有單據的部分是用於「機密外交」,其中有一南線專案。因為要證明南線專案確有其事,府方高層「不得不」對親近媒體「透露」南線專案的「付費」過程。總統府高層說,情報員甲君每次回國報帳都是搭計程車與總統府專員相約在北一女門口面交單據(包括面領六百萬現金報酬),且有時還要甲君拿著李碧君蒐集的發票到各大餐廳交給總統幕僚曾天賜。

總統府企圖瞞天過海,最後卻被檢察官陳瑞仁戳破,證明子虛烏有。北一女門口交錢與拿發票到處找人的戲碼,傳到國際情治圈,不但會被笑掉大牙,可能還是○○七情報員烏龍版的好劇本吧。

國防部長李傑:「誰執政就聽誰的。」「以後在野黨執政要搬出來,國防部就再搬出來」豬頭指數:3

因為陳水扁前年與軍事高層將領晤見中,提到營區到處有蔣公銅像一事,看是否能「處理」,軍方最後決定以營區美化名義,將銅像移至室內。

「誰執政就聽誰的。」「以後在野黨執政要搬出來,國防部就再搬出來。」更讓人窺見國防部長李傑的「風骨」。

因應「偉大」的執政者指示,為了想個沒有爭議的冷藏理由,國防部也算是費盡苦心,發言人室說:「尊崇先總統蔣公的歷史定位與貢獻,為避免蔣公銅像日曬雨淋,才將銅像移到適當地點。」

處理蔣介石銅像是很棘手,但有必要為了迎合執政者意志,把軍人尊嚴貶低到這種程度嗎?不要忘了,軍人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不是祇效忠執政者。

張熙懷疑被出賣法務部次長李進勇:確實提供資料豬頭指數:2

國務機要費案公訴主任檢察官張熙懷懷疑綠營用來抹紅他的資料是遭法務部長官洩漏,讓他有被「長官出賣」的感覺,張熙懷沒有直接點名長官,沒想到隔沒幾天,長官卻自動現形。法務部次長李進勇表示:「確實給過民進黨立委有關張熙懷赴中國的相關紀錄,但並未提供詳細行程數據,被長官出賣與事實不符。」

特地召開記者會來說明張熙懷沒有被長官出賣,李進勇「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三歲小孩都看明白了。

中天記者:「會不會擔心回不來了?」豬頭指數:1

藝人許瑋倫車禍傷重不治,送醫當天,中天電視台記者逼問剛到院的許爸爸說:「會不會擔心瑋倫回不來了?」不當的措詞刺傷許家人痛處,更引起網友全面撻伐,逼得中天高層不得不出面滅火,貼出道歉啟事並向家屬致歉。

新聞要搶,問題也要問得有技巧,記者真的要多用功。

經建會主委何美玥:「無法反映實際經濟狀況,景氣燈號已經不適用。」豬頭指數:4

如果有一天走在路上連紅綠燈都不見了,也別太訝異。從一九七七年一直延用至今的景氣對策信號(燈號指標),日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建議取消;經建會主委何美玥也表示:「無法反映實際經濟狀況,現在已經不適用。」雖然後來表示,如果景氣對策信號修正調整後效果良好,會繼續實施,但到底是信號不靈、還是政府施政不靈咧,恐怕大家心裡有數。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孟義超:「很多人來貸款,是因為行政程序簡化。」豬頭指數:1

大環境不景氣,連過年都要借錢,原來是政府的「功勞」。因為年終獎金減少,甚至不少公司發不出年終獎金,勞工們祇好申請起勞工貸款,為的就是過個好年,由於不景氣指數刷新紀錄,超過十一萬人貸款,估計將貸出一百一十億元。

但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孟義超聽聞此消息,在一次談話性節目裡,竟然大方表示:「很多人來貸款,是因為行政程序簡化」,瞬間各種抱怨塞爆了call in專線,幾乎就要「幹譙」出來,畢竟有錢的話誰想借錢過年。很多人借錢是因為程序簡化的「德政」,祇能說,「孟」大人,別作「夢」啦。

前台北市長候選人謝長廷:「陳水扁總統很會培養人才。」豬頭指數:2

二○○八總統大選熱門人選之一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在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和全市各級民代、台南市長許添財等人舉辦座談會時,面對外界大喊選總統的支持,竟然稱許起弊案纏身的陳水扁總統「很會培養人才」,原因是,民進黨裡每個人都擔任過黨主席、院長,不像中國國民黨祇剩下馬英九一人。

謝長廷可能忘了,陳水扁任內的黨主席,都是搶不了行政院長才去「屈就」,有的還敗選下台;至於行政院長,扁執政至今七年換了五任閣揆,短命的祇有三個月,他自己也不滿一年,閣揆不是跟總統不合就是表現不佳,更換頻仍叫做「很會培養人才」,這跟杜正勝為「罄竹難書」的硬扯有什麼不一樣。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現在就要殉道,未來豈不要搞自焚。」豬頭指數:1

林濁水、李文忠宣布請辭立委,民進黨委員高志鵬輕忤說:「現在就要殉道,未來豈不要搞自焚。」面對黨內同志出現異議,民進黨不先自我檢討,反而大肆撻伐,就連有人以實際行動發出諫言,還得被挖苦一番。

趙建銘:捐出台開部分獲利豬頭指數:5

捲入台開案炒股的駙馬趙建銘,一審被法官以「權貴犯罪」判刑六年。回想風暴開始之初,趙建銘表示:「要把股票部分獲利捐出去。」不就好像是小偷偷了錢被抓到,再講要把贓物捐出一樣。

趙建銘捐台開獲利與馬英九捐特支費都屬於不當得利,但兩人的「犯意」程度卻不同。想想趙建銘永遠頂著仰角四十五度的超高姿態,被抨擊時還說:「我祇是頸椎不舒服。」以及在法庭受審時咀嚼口香糖還被審判長訓斥,大概就知道他當時說要把錢捐出去的誠意有幾分。而且到現在也沒講說要捐多少錢、什麼時候捐出啊!

辭了台大醫職,到台南基督教新樓醫院當義工的趙建銘,有那些錢頂著,照理說衣食無缺,但真得好好想一下身為權貴的社會責任。

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很懷念以前年輕時小便順暢的感覺。」豬頭指數:2

涉及太百經營權與SOGO禮券案時,面對外界種種指控,御醫黃芳彥說:「很懷念以前年輕時小便順暢的感覺,現在一滴一滴的很不順暢。」並表示他將一次對外界所有爆料的指控做出澄清說明,不然逐一解釋很不順暢。

結果,黃芳彥以檢查攝護腺癌為由赴美,但毫無病容、倦容地待在美國友人家裡好幾天,也不見他去看醫生,然後就回台。不知道是有什麼偉大的醫術讓黃芳彥的攝護腺癌問題可以在友人家中不藥而癒,還是到現在還「小便一滴一滴的很不舒服」。總之,黃芳彥自始至終都沒依自己承諾的把事情交代清楚就是。

外交部長黃志芳:「國統會存在與否,要去問說過『我思故我在』的康德。」豬頭指數:4

好不容易有機會掉個書袋,外交部長黃志芳卻徹底搞砸。「笛卡兒、康德,傻傻分不清楚」,「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兒發表,康德那時更沒有存在主義,看來黃志芳下次要出口成章時,還得先多做點功課。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我會生孩子,不會生資料。」豬頭指數:2

先前面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委員質疑交通部沒有拿出ETC甄選資料的誠意,讓前交通部長郭瑤琪火冒三丈,氣憤地說:「我祇會生孩子,不會生資料。」語出驚人,讓炮火猛烈的立委諸公面面相覷,不知該怎麼回應,也祇得先請郭瑤琪下台回座位。

郭瑤琪也許是一時氣憤說出這樣的話,但部會首長於國會殿堂上這樣表現,是失了儀態。

許純美:「選舉實在太辛苦,很不適合上流社會!」豬頭指數:1

去年十二月以無黨籍身分參選該年台北市市議員的阿美姐,以一千三百八十四票落選,忙了老半天不到○‧六%的得票率,讓一向以上流社會生活自居的她,忍不住抱怨起,「選舉實在太辛苦,很不適合上流社會。」

阿美姐,人家現在用你名字罵人都要被起訴了,或許把名字去申請個專利使用權更實在。而且你那麼有錢,養養小狼狗、把自己整形整得美美的不是比較快樂嗎,去淌政治這渾水幹嘛咧!

星期一, 2月 05, 2007

格瑞納達擺烏龍 中共助建場館啟用 演奏我國歌

中國時報  2007.02.05

格瑞納達擺烏龍 中共助建場館啟用 演奏我國歌

亓樂義/綜合報導

由中共出資在加勒比海島國格瑞納達興建的體育館,上周六舉行啟用典禮時,竟奏起中華民國的國歌。在場觀禮的中共外交人員一臉錯愕,格瑞納達總理米契爾尷尬之餘,向中共保證盡速查辦該起烏龍事件。

據《美聯社》報導,格瑞納達皇后公園體育館,係由中共出資四千萬美元修建完成,可容納二萬人。上周六舉行啟用典禮時,中共駐該國大使錢洪山,和駐千里達托貝哥等地的中共使人員出席觀禮,現場還有一些身穿藍色工作服的中國工人。

按例,典禮會上安排演奏兩國國歌,由格瑞納達皇家警察樂隊擔任演奏。不料,本應演奏的中共國歌,卻意外傳出中華民國的國歌。中共使館人員滿臉不悅,會場尷尬至極。隨即,米契爾向中方人員表示「非常難過」,並稱此種不幸的錯誤「令他心碎」。

據報導,米契爾向中方使館人員保證,即刻調查此一烏龍事件。皇家警察樂隊的上級警政總署則對媒體三緘其口,拒絕評論。

格瑞納達二○○五年一月與中共復交,北京便出資替格瑞納達重建其二○○四年遭伊凡颶風摧毀的體育館,並派五百名大陸工人參與重建工作。今年四月,格瑞納達將在這座新的體育館主辦世界板球大賽,所有門票收入盡歸格瑞納達政府擁有。

此前,《中國體育報》報導,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曾說,「中國建設最好的體育場不在中國,而在非洲。」顯示中共長年在發展中國家的援外工作,尤以體育設施為重點,因為體育設施的影響大,經常成為受援國的標誌性建築,是中共援外「樹碑」項目的主力。據稱,中共已為五十多個發展中國家援建七十多座體育場館,主要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星期六, 2月 03, 2007

小物大發明

數位光碟片(CD)‧1970年代
發明者:飛利浦實驗室(荷蘭)

曾任職於通用電器的美籍工程師詹姆斯.羅素,在1960年代末發明第一片CD。為追求比錄音帶更好的音質,愛音樂的他,用仙人掌的刺針取代留聲機唱針,但每次播放都要用手調整,相當不便。他開始研究,如何讓元件在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錄音及播放。他發現,可用光將大量資訊儲存在小小表面上,將微米直徑大小的光影,透過顯影記錄在光盤上,透過雷射輸入電腦,再轉碼成聲音或影像資料。



1969年,荷蘭物理學家克拉斯.坎本及皮耶特.克拉瑪,與飛利浦的卡式錄音帶專家勞.阿頓合作,制訂以直徑115mm的聚碳酸酯光盤為標準規格。
1982年,Sony推出了世界首張CD:歌手比利.喬的《第52街》專輯。
龜甲萬醬油調味瓶‧1960年代

發明者:日本GK設計,1953年成立

起先日本醬油都是裝在容量1.8公升的瓶子裡販售,瓶身笨重又不美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任職於GK設計團隊的設計師兼和尚榮久庵憲司,便著手替龜甲萬醬油公司著手設計新款的調味瓶。

榮久庵憲司設計出一只下寬上窄的漏斗狀瓶身,是日式極簡的造型,半透明的設計方便使用者觀察瓶子裡還剩下多少醬油。榮久庵憲司還設計出了近百種瓶口,苦於無法解決滴漏的問題。最後才發現:只要將瓶嘴內側稍微向內傾斜,便可避免斟出醬油時液體滴漏的問題。目前龜甲萬醬油調味瓶每年產量高達2.5億瓶,約為日本人口的兩倍。

棒球‧1870年代

發明者:亞佛列德.瑞奇(Alfred J. Reach),美國人1840-1928
班傑明.薛伯(Benjamin Shibe),美國人,1833-1922
款式:羅林斯ROMLB(美國大聯盟指定用球)

第一代的棒球,是用麻線或羊皮纏繞胡桃,再用馬皮包裹,完全用手工製作。1875年約翰.吉柏林(John Giblin)推出以壓縮棕櫚葉為球心,用麻線和橡膠包覆的棒球,並申請專利。之後波士頓的沙米爾.希普吉斯(Samuel Hipkiss)創造了一款以鈴鐺為球心的棒球,認為這樣可以協助裁判做判決。1911年,發明了以軟木塞為球心的棒球。球心軟木塞的彈性,恰巧與球本身的彈性成反比,被認為是現代棒球的老祖宗。

另一點對於棒球狂熱份子格外有意義的是,棒球球心、外殼與編織材料的層層設計,恰巧與地球的結構十分類似。




Screwpull葡萄酒開瓶器‧1979年

發明者:賀伯特.亞倫(Herbert Allen),美國,1907-1990

早在17世紀就已經有文獻記載的葡萄酒開瓶器,直到1795年才由英國的沙謬爾.韓薛(Samuel Henshall)牧師,改良早期的開瓶器,在螺旋錐與把手中間,加上一塊鐵盤,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順時針旋轉方式。

其後,開瓶器的設計不斷推陳出新,其中使用最方便、價格也最可親的,首推Screwpull開瓶器。發明者美國工程師亞倫,擁有好幾個航太與鑽油的專利權,他使用易於生產、成本低廉的塑膠材質,輕鬆地將卡楯夾住瓶口後,將塗有鐵氟龍塗料的螺旋錐鑽入軟木塞,使用者只要握住符合人體工學的把手,旋轉後便可輕鬆拔出軟木塞。


條碼‧1948年

發明者:Norman Joseph Woodland,美國人,1921年生
Bernard “Bob” Silver,美國人,1962年過世

1948年,費城一家連鎖食品公司的董事長,請費城德瑞索理工學院的教授,幫他們設計一套可在結帳時自動讀取產品資訊的系統。當時還在念研究所的伍德藍德,與好友西爾佛合力研究。第一代條碼呈同心圓狀,基本型態跟現在差不多,由幾條置於黑色背景上的直線所組成。直線的數目越多,內含的資訊類別就越多。
1949年10月20日,他們為這種以顏色和線條將商品分類的系統申請專利,宣告條碼的誕生。但直到1974年,美國俄亥俄州特洛伊市(Troy)的一家超市裝上可讀取通用產品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的讀碼機時,條碼時代才真正來臨。第一個通過結帳櫃台的是10包裝的水果口香糖,目前在美國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
鋸齒狀瓶蓋‧1892年

發明者:威廉.潘特(William Painter),美國人,1838-1906

瓶裝的碳酸汽水在19世紀末非常流行,不過當時瓶塞設計不良,氣體常溢出。
不管簡單的軟木塞還是精緻的瓷蓋,或是塞在長形瓶口的玻璃彈珠,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唯有金屬瓶蓋能夠完全封住汽水中二氧化碳的高壓,避免氣體溢出,把汽水變成糖水。但金屬瓶蓋容易破壞汽水的味道。為解決這個問題,潘特在瓶蓋內側墊上一小片紙或軟木塞。潘特所設計的金屬瓶蓋限單次使用,簡單、經濟又完全防漏,在1892年2月2日申請專利(潘特總共有85項專利)。

後來潘特又發明了鋸齒狀的瓶蓋,還開發出一套簡單快速的加蓋法,用機器將金屬片置於玻璃瓶口上,將瓶蓋邊緣壓成鋸齒狀,平均分配瓶口所受到的壓力。
1898年,他推出一套可以一次完成裝填和加蓋的機器,使鋸齒瓶蓋成為飲料業的標準配備。
棉花棒‧1923年

發明者:李奧.葛騰桑格(Leo Gerstenzang),波蘭裔美國人,出生年月不明

棉花棒的發明者葛騰桑格,有一天在看太太用牙籤套取棉花替寶寶清理耳朵時,突然靈光一現,發明了棉花棒,並在1923年成立葛騰桑格新奇嬰兒用品公司(Leo Gerstenzang Infant Novelty Company)。
棉花棒的概念看似簡單,葛騰桑格卻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不斷修改原先的設計。

安全是他最主要的考量,為了避免產生木屑,他用白色紙板材質取代原先的木籤,兩端套上等量的棉花,避免棉套掉落或卡在耳朵裡面。
原來取名Baby Gays的棉花棒,在1926年改名為Q-tips Baby Gays,後來才又改為Q-tips, Q代表「quality」品質,「tip」則是指頭尾兩端的棉花。
瑞士刀‧1968年

發明者:卡爾.艾森納(Karl Elsener),瑞士人,1860-1918
1891年,瑞士工匠艾森納首次替瑞士軍隊設計軍用小刀,他結合了他母親的名字維多利亞(Victoria),和瑞士刀所使用的不鏽鋼材質(法文名稱inoxydable),成立了Victorinox公司,並以瑞士國旗上的紅底和白色十字盾牌作為商標。由於每位瑞士軍人入伍時都會收到一只,瑞士刀的名聲因此享譽全球,並在二次大戰期間深受駐歐美軍的歡迎。

隨著科技進展,原來的軍用小刀逐漸發展出上百種不同的款式,根據功能上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例如電工、補鍋匠、觀光客等等。
所有的瑞士刀款都享有終身保固,不過Victorinox公司也表示,他們的刀具極少需要回廠維修。
多孔襯墊氣泡紙‧1960年代

發明者:馬克.查凡斯(Marc A. Chavannes),瑞士1896-1994
亞弗列德.費爾丁(Alfred W. Fielding),美國,1917-1994

1957年,查凡斯和費爾丁在研發以塑膠作為襯墊的壁紙時,決定改變研究方向。他們投入9,000美元的研究經費,最後開發出世界知名的包裝襯墊,又稱氣泡紙。

氣泡紙的製造過程分為5個步驟,主要程序為將兩片聚乙烯膜疊在一起之後,再用抽引的方式在襯墊上吸出氣泡。

其他關於氣泡紙的數據包括:美國辦公用品供應商Office Depot每年銷售的氣泡紙,足以繞地球兩圈;世界上有80%的人知道什麼是氣泡紙。除了包裝之外,氣泡紙也被運用在許多其他地方,例如減輕壓力的柔軟襯墊。美國並訂定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氣泡紙日」。
衛生棉條‧1929年

發明者:Earle Cleverland Haas,美國人,1888-1981

衛生棉條造福全世界婦女,大大改善女性的生活品質。該產品對女性的重要性及必需性,兼具偉大發明的兩大要素。
1929年,美國丹佛市(Denver)的內科醫生哈斯,為了幫太太解決使用傳統衛生棉的束縛,投入衛生棉條的研發。
在研發的過程中,他偶然聽到朋友提到,她曾用塞入海綿的方式來解決生理期的不便,引發他的靈感,開始思考類似的解決方法。
哈斯認為壓縮的棉花條與朋友所描述的海綿應具有相同的吸收效果。
因此,他取一片寬約2英吋,長約5到6英吋的棉花,用一條細繩包住捲起來,並且在端部露出一小段方便抽取,創造出第一個產品原型。
管狀包裝的發明,使衛生棉條設計取得一大進展,不僅在使用上更為方便,更可直接丟進馬桶沖掉。
但直到1945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文章認可其可行性之後,衛生棉條才為大眾所接受。

便利貼‧1977年

發明者:亞特.福萊(Art Fry),美國人,1931年生

有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簡單、實用、價格又不貴,但當年可是革命性產品呢。

便利貼就是一例。最早的便利貼可使用影印機影印,形狀是代表理性的正方形,顏色則是用引人注目的黃色。
1968年,3M公司的史賓塞.西爾佛博士(Spencer Silver),在研發強力黏著劑過程中,意外開發出黏著性不強,但可重複黏貼也不會失去黏性的黏膠。

然而,西爾佛博士的發明一直到多年後,才被3M公司的新產品研發人員福萊重新發掘。
福萊想到,如果可以將這種黏膠貼到紙上,就可以解決舊式書籤常掉出出書本的困擾。
原只是用來當書籤,後來才被用來記事的便利貼,一問世就引起一片模仿風潮。
連蘋果電腦都開發出一套名為「Stickies」的電腦軟體,在電腦螢幕上使用類似便利貼的工具。